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是2015江苏高考的作文题。据说热心网友一边嗑瓜子一边抠脚一边给各省的作文题排了个名次,按照一般,困难,噩梦和地狱模式。江苏作文题荣获唯一的地狱级别殊荣。这位网友,你是大菠萝吃多了还是玩多了。不过,我也就在这胡诌几句吧。
高考已经是七年前的事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七年,我是在慢慢变蠢了,毕竟早已不再熟悉函数数列、没有摩擦力的斜坡上的可以当成质点的小木块,也答不出滴定试验中酚酞到底什么时候会变红这些问题。其实这些都是表象,想来会唏嘘的是,过去是真的可以保持一整天的旺盛头脑,计算各种各样的问题,说才思敏捷也不为过吧,而如今连续写代码超过几个小时当天就不想干了,内心很难感受到强烈的意念集中和自我驱动,或者是真正头脑清醒。然后就会觉得过去的岁月是不是都是白过的,这一刻坐在这里写博客的我,还是当时的那个我么?又或许是心里想的东西太多了吧,哪像当初只会惦记着高考和那时的女友。
时间是记忆的橡皮擦
有时候会觉得记忆是很宝贵的东西,或者说,过去经历的一切都很珍贵。于是想方设法想要留住他们,比如现在开始照很多照片,很多东西舍不得扔,家里收拾出来小时候的作业本也死活不肯当废纸去卖,从香港来美国前把宿舍里的破烂都往家里寄过去,就算现在搬了新家也还想念那个旧旧的昏暗的客厅。自以为这样能够抓住过去的时光,至少留下了活过的证据,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若不是Goolge Photos更新后的自动整理,可能我到现在也不会去理那些手机里的老照片。离开香港前让老板帮我把研究生时期的电脑和远程权限多留一年,留个备份,以为来了美国之后说不定会回去用用,直到上周才想起来去整理一下那台电脑里的东西。那台电脑里的事情很多关于加快加强数据备份的,毕竟那是我的研究方向,现在又突然觉得备份只是一个自我安慰,还不如找一个备胎来的好用。有人说备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意外,可是谁又能断言,当某个备份文件消失不见的时候,我还会像当初备份它的时候一样在乎它?我有两个硬盘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了,可能永远也不会再去打开了,有些数据可能已经损坏了,谁知道呢,那些文件可能一辈子就躺在那个硬盘里了,不会被打开第二次。就跟记忆是一样的,你永远不知道那一条是被你的大脑永久抹去了,还是只是暂时存放起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最近看完了《京华烟云》,已经好久没有完整的读一本长篇小说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听起来也不那么遥远,书中描绘的角色和他们的生活,也都是熟悉的片段。然而这些事情不论真假,的确已经是百年之前的事情了。然而这只是当时生活的一部分,林语堂也不会像疑犯追踪里的The Machine一样把所有的记忆内存全部导入纸上。现代人对历史的认知,从来都只是某一部分人的记忆,谁也不知道缺了啥又多了啥。现代生活的模式早已和书中所述大相径庭,再过个一百年,或许又会有下一个林语堂凭着他的记忆,写下另一本小说,来记录这一百年的生活变迁。那个时候的我应该已然作古,伴随着我的照片硬盘还有这博客,不知道是化为尘土还是被遗忘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除了记忆,真正永恒的,应该是智慧。不管林语堂当时有没有想传承道家思想,百年以后留下来的,不是书中描绘的生活,而是那变为不变,不变为变的道家哲学。虽然一个世纪过去了,书中的生活场景变了,还是有咖啡旅馆电影院;人们的衣着形象变了,还是有分城里人和乡下人;不再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有小三逼宫勾心斗角;战争的双方变了,战争还是在继续…所以再过个一百年,可能Google已经变成了Paapwu,我今日所写的代码,可能某一天因为数据中心的短路而灰飞烟灭,加州可能因为干旱变成了荒漠,人类文明会变成什么样子,恐怕真的只有自然知道。
高中的时候写文章很喜欢套仙剑的旁白,时至今日我还记得那一句:
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唯有天道恒在,循环往复,不曾更改。
那个时候只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妙很有深意,隐约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却不能明说,不像今日这般体会到其中的内涵。也算是证明一下自己,七年之后的今天,还没有变的太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