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婚

上海的黄梅季,难得能见到像今日一般明媚的晴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这么一看,我挑的日子确实不错。还能清楚的记得去年领完证走在外滩边上,阳光晒的睁不开眼,戴着墨镜举着大疆拍照和录视频,感觉自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一年的婚后生活,我想应该是忙碌吧。

熊小姐去年一年都在忙着升职,工作卖力,我时常觉得她比我还卷,业绩期经常忙到半夜才回家,一点也不像新婚小夫妻一样,想要长时间的粘在一起,过过小日子,翻翻小红书,策划下婚礼啥的。甚至一度,连公司给的婚假都给忙的没时间请而过期了。这当然也不怪她,毕竟这虽然是我俩结婚的第一年,但是却是在一起的第十二年了,生活状态的变化本来就是细水长流的,只要保持足够的新鲜感,日子就不会变的单调。

而我则结结实实的忙活了整个婚礼的操办,从最初的场地踩点、婚庆设计、到后期的视频制作、物流喜糖等等。一度我都觉得自己应该能够成为一个up主,给其他年轻人一点建议,如何踩坑和避雷等等。期间还学习了PS/PR/AI等设计工具,整理了过去十年积累的上万张照片,感觉像是回到了毕业那会做毕业晚宴的视频的样子。当时还想过在婚礼上搞个吉他弹唱,歌曲都想好了,就是《Say you wont let go》,为此我还去学了声乐课,然而前不久真的认真开始练吉他才发现,这歌真难唱,跨了3个八度…

婚礼那天尽管下雨,但是第二天就阳光明媚,预示着一个好的开始,所以我们纷纷踏上了去杭州的高铁,马不停蹄的迎接下一周的出差工作。直到雪季开始,才请了假去东北滑雪。然而即便是在雪场,下午三点关门后,还是要回房间各忙各的工作。比如为了不影响熊小姐打电话,我还得裹着羽绒服在酒店大堂找个犄角旮旯跟同事开会…好在这个雪季也折腾出来不少滑雪的日子,加起来可能比我之前几年在美国的都多了。不由得悔恨当初没在美国好好学滑雪考个证,这样即使哪天不想干互联网了,也能去东北混口饭吃。最起码,也能省下不少教练费,给熊小姐换一套好看的滑雪服。不过熊小姐时常嘲讽我的语言能力,毕竟大碴子味的东北话我学不来。

过年的时候,忙着努力要做好一个北方女婿,发现自己对面食的掌控力还不够,直到这三个月在家隔离期间,开始包起了饺子,揉起了面,也为明年过年做好准备。细细想来,因为疫情的封控,让我和熊小姐能够有一年四分之一的时间是朝夕相处,想来也有一丝魔幻和不真实,实属难得。明天就要回公司上班了,还是会怀念在家一边带着耳机听着公司里低效的会议,一边流着眼泪切着洋葱的体验。

今天也是高考的日子,十四年前如果再错一道选择题,或者少背了一句古诗词,可能就不会在中大和熊小姐相遇了。当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好奇心》,放在今日,希望自己能对未来的婚姻生活,继续保持好奇吧。

当家作煮

疫情封控到现在,我觉得我的厨艺是完全匹配疫情的发展线路,可能有一点的滞后,不过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小试牛刀、渐入佳境、已臻化境、归于平淡。

上一次更新的时候,是我们小区第一次全员核酸,场面极度混乱,小区里排长队,不过做完后大家还围在一个放了一堆鸡蛋的桌子旁七嘴八舌,直到有个志愿者过来挥挥手,说只有老人做核酸才发鸡蛋。然后大家都悻悻离开了,毕竟下午还要上班。那是我才刚刚开始WFH一周,周围的商业和进出还算自由,偶尔在大清早跑去菜场买菜的时候,听到卖菜的阿姨说某某小区又封闭了,我也没多想,只是往菜篮子了多扔了两个土豆。常年加班的互联网人,很少有机会连续一周在家做饭,上一次还是2020年疫情刚爆发的日子。不过就我个人的技术储备来说,连续做上一周饭不重样,还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来回顾下各类家常菜的调味配比,增加一些手感,毕竟做中餐,讲究的是一个”适量“,一勺酱油配多少肉,一勺豆瓣酱配多少豆腐。

封控正式开始了,好在封控前一两天,在楼下超市囤了不少吃的。四月的头几周虽然疫情的数字每天都在蹭蹭的涨,我倒不像其他人那么焦虑,毕竟靠着家里的食材和公司的投喂,还能变换一些菜式。对于常见的家常菜,比如红烧排骨、土豆炖牛腩等,可以做到闭着眼睛放调料了。毕竟,如果咸了的话,就多丢一点土豆胡萝卜进去,一方面能够吸收一部分咸味,另一方面也能多吃两顿。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在于,利用家里仅有的食材,和政府发的土豆胡萝卜黄瓜等,琢磨出一部分虽然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的食物。比如凉拌手撕鸡或者凉拌黄瓜的拌料,就需要油辣子、酱油、耗油、糖、盐、胡椒粉等揉在一起祸祸。但其实,不讲究一点的话,直接放老干妈就可以,毕竟我刚说的,就是老干妈的配料表。

当意识到我们区政府的领导可能只认识青椒、茄子、包菜和午餐肉之后,我就变得焦虑了起来,毕竟再封下区,要做不重样的食物就比较难了。好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家里的调味品有30+的品类。所以光是炒包菜就能炒出虾酱包菜、橄榄菜炒包菜、醋溜包菜、素炒包菜,加上政府发的午餐肉,可以选择性的丢一点进去,那么就能变换出8种不同的包菜。哦,对了,家里封控前买的小米辣,已经被时间转换成了干辣椒了,炒的时候选择性的丢一点进去,又多了8种组合…所以,这段时间的重点成就,是利用有限的食材组合多样的口味。然而茄子这个东西,我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到能怎么变换了。大概这最近的一个月我吃的茄子的数量,可以赶上我过去三十年的总量了吧。在我过去的经验里,茄子的出现只有两道菜,鱼香茄子和地三鲜。前者费肉,而且是剁好的肉糜;后者费油,尽管京东给力的送来了空气炸锅,但是茄子这种不出油的食材,很难再空气炸锅里形成微妙的变换。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红烧茄子的酱油、醋、糖和豆瓣酱的配比。

时间来到五月,盒马京东拼夕夕也陆续恢复了一些,小区的团购开始多样化了起来,而我们楼的购买力又是冠绝全小区的。家里黑板墙上的食材列表,也是擦了又写写了又擦,我想我已经不太需要绞尽脑汁去想排列组合的问题了。存量的食材和家里的各类调味品使用情况,了然于心,想糊弄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米线泡面来对付,要做肉做菜,也不用费力去思考配比。做饭的过程中,我可以思考怎么写代码或者怎么在下午的会议上撕逼,毕竟在做机械式的劳动的时候,大脑可以放松去攻克一些别的技术难题的,尤其是切菜的时候,只是家里的刀太钝了…转眼618快到了,该买一套刀具了。

封控还没收尾,连续在家做饭的记录还在不断被刷新。尽管家常菜系的技能点已经点的差不多了,但是对于西餐、面点的发展路线,仍然有大量的演进空间,还请拭目以待。

Anicca

在巴利语里,anicca是无常的意思。

离2018年结束还剩一个小时,我在公司结束了今年最后一天的oncall,写handoff的时候发现今年的第一天也是我oncall。不过这也算不上是有始有终,要不然早就要被一整年的故障给整疯了。

两周前生日那天从总部搬来了SVL的新楼,老板才拿出了12月初就敲定的年终奖和加薪的award letter,新楼的气味比较重,我猜这加薪幅度里有一部分是做甲醛净化员的。我平时在办公室里待的时间也比较久,感觉老板给我的加薪幅度还是不够。

这两幢楼听说以前规划盖起来的时候是留给Google Fiber组用的,然而Fiber已经解散,搬进来的是我们GPI。

这两幢楼很奇怪,朝向不正,略带一丝反弓煞的味道,也不知道明年oncall的故障会不会增多。如果真的变多的话,可能真的需要请风水师来看一下。不过我有留意到两个楼之间有一个圆形的像铜钱一样的雕塑,也不知道是不是已经用来镇宅了。

刚写完最后一天的日记,翻看这一整年变化无常,不由得拿起了《佛陀的启示》放在了枕边。听说一本书在枕边放久了即使不看,你也会被感染的。

拥抱变化这四个字送给SRE最合适不过了。组里流传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60%以上的故障都源自于变更。然而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变更,对于我们来说,拥抱变化等于拥抱故障,对的没错,我的枕边书是 《Normal Incident》。

台球杆的皮头已经磨到没有手上的老茧厚了,不过最近一个赛季我十胜一负,位列MVP榜第一,两周后还有一场MVP的邀请赛。然而我的APA等级还是停留在L5,不过这倒没什么,再升上去我就要自立门户了,队里太多高级别无法排兵布阵。

然而在公司,我的职位依旧是L4,并没有如同Jamie所说的到L5。也许真是执念太深反而求不得吧。最近有期TED讲说,如果天天把目标挂在嘴上,大脑会欺骗自己已经达成了从而懈怠,到最后反而完不成目标。好吧,从今天起,我做一个神秘的人,所有KPI和OKR都在perf时候再公布?

今年经历了太多人事变动,fi-team一部分纳入了cloud,一部分强行并入的identity infra,原本的老大瞬间权力被架空,两位L7出走,整一个分崩离析。某天晚上和金辉吃饭的时候,聊起这些年Identity和fi-team由盛及衰,突然从他身上看到了湾区一个L6的“人生赢家”老中的不甘与无力。

下半年开始寻觅跳槽的机会,昊哥早我一步加入了国内某出行行业的美研。我也去他家面试过,听他们自称美颜,我当时心里很震惊他们的野心和行业跨度,还敢做相机APP?

Roman八月底裸辞回国,原本在cloud组里的feature做不下去了,能跑路的都跑路了,我不由得为cloud的业务捏一把汗,毕竟cloud的头也换成了一个oracle的阿三。

上半年区块链火的时候,达峰还游说我加入他们的区块链start up,那会真的是谁都能去割韭菜也谁都能被当韭菜割,现如今,连韩国大妈的韭菜都挺难割了,也不知道大妈们还吃韭菜吗,看韩国超市里韭菜卖的挺贵的。

最近淘宝上买了一些佛经回来,打算重新开始练练字,然而经历了这一年的变更,我依然参不透。嗯,还是回去抄经文了,起码比放在枕边强。

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我记得六年前,当学长们告诉我要去中联办办理新生入学登记的时候,我一脸的鄙夷。有人诚挚邀请我组队去登记,都被我一口回绝,觉得都来了香港了就跟派对无关了。结果这次回家办iang,结果发现需要档案所在地的盖章,于是才发现在内地市场档案管理是很重要的…于是今天还是照样去办留学证明,谁让这个证明有一些潜在的优惠呢…可是我应该是享受不了了。无所谓了。

刚进到上环的写字楼,发现周围说普通话的特别多,再细看一下,都是新生来报道寻路的。六年来练就的一眼分辨内地同胞的技巧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进到中联办就是一片京腔,办理过程倒是也顺利,无非就是填两个表等个号。有趣的地方其实就在于更新自己的人脸识别库了。 现在的学妹打扮的都挺入时,已和local无甚差异。可是学弟们还是一个个短袖短裤大凉鞋的样子,不禁让我很担忧。生怕港男学好了普通话来内地讨欺(xi)负(fu)。

去的路上在红磡站坐115,有幸再体验了一把上班高峰,等巴士的队伍可以排进红磡站绕两圈,让我很是吃惊。最近学了车,然后发现在香港开车的巴士司机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不禁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很不放心,小心再小心。。。

办完出来回去的时候,115上只有我和一对背包客。10点的中环已经悄无声息,遮打花园的老太太也已经打完拳,派免费报纸的大妈也已经打包回家,只有一个内地客举着单反在拍中银大厦。说起来我也没有好好的拍过中环,现在相机也没了,实在有些遗憾。

回校的时候,想起来中联办和香港政府永远是要被学生会抨击的两个点,多少年来都是一样。最近学生会在搞罢课,不由得让我觉得好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和上次的接力绝食一样,接力罢课。“诶,我阵间有堂,你同我罢住先!”“吼啊,你番来叫我,我去tuto”。对付罢课,我要是教授,就把那天的attendance记到总成绩的百分之百。或者直接考final。其实学生会的那群人已经不怎么上课了,还是图样图森破了一点。

不过,这已经没我什么事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取所需,各取所需…

六周年记

有人说,香港是个牢笼,需要七年的时间把牢底坐穿,拿到永居,出任ibanker,反对占中派,迎娶港女,迈向人生巅峰?!当年说这话的人应该已经坐穿了牢底,是否真的迈入巅峰,却也无从考证。

六年前的今天,来到香港,惴惴不安,不知道等待我的将是什么。大概和今时今日顶着烈日穿着营服走在百万大道上的孩子们一样吧,眼里有的是对陌生的新奇,也大概就是他们中间某一个微露胆怯,拿着地图找邵逸夫堂却又不敢问路人的样子,因为不会广东话,或许像是今天某个提着箱子上校巴问司机知行楼在哪却被赶下车因为坐错线了而一路迷茫,哦不对,六年前校巴就一条线。

六年前的校巴不分12345678NH,六年前的陈宿对面是荒山,六年前tcw还在建,六年前玻璃房的小菜三十文有找,六年前patrick刚来中大当教授,六年前的校长还是刘遵义,六年前从大学坐到沙田只要1块六…

六年后的今天,shaw can一样难吃要死。学生会一样脑残不息。百佳依旧是那个凶神恶煞的收银大妈,说普通话就摆臭脸说洋文就笑嘻嘻。中港矛盾一样激烈…与此同时,中大树了5个新宿舍楼,哦不,是五个新书院,外加一个深圳分校。内地本科生开始有分全奖、半奖和没奖。 东荟城已经宣布被内地客占领。 港男们期盼已久的非诚勿扰有香港海选和专场,本以为终于可以摆脱拜金港女,结果一看节目,男嘉宾张口就是“大家好,我是港漂6年的陈大文”,吓得我直接黑屏为港男默哀…

其实我很讨厌港漂这个词。好像每次说漂的都是混得不怎么地的感觉,虽然是我的偏见。漂总给人一种漂白剂用多了急于想给自己洗白的感觉,相当浮躁不安分,而且除了北漂和港漂,我倒没听过上漂?海漂?沪漂?广漂?深漂?美漂?加漂?倒是很喜欢深圳的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宣传语。毕竟,既然背井离乡已然是事实,何不安下心踏实过日子。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大脑总会欺骗自己时间过得很慢,而当突然回过神的那一刻,回顾四周,ocamp的聒噪依旧和之前任何一年都没有分别,气温还是一如既往的酷热,local们依旧在大学站担着逼,lab里依然是各种抄代码的呼救…于是,在如此熟悉的环境下,继续当作未来还很遥远的样子,直到不得已离开的那一刻。

好在美食总是能在适宜的时候安慰人,帮助多巴胺的分泌,每逢周年记,总是会遇上美食博览,不过今年没有去,倒是hotel icon慰藉了一番,好评!

这篇字已经搁置太久了…先这样吧…

进进出出,生生世世

如果觉得这题目很邪恶,那是少年你想多了。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命运的转盘又再一次开启。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又纷纷被吐槽,尤以江苏的为甚。让我想起之前有一道作文题,引用《围城》里的那句“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相出来”,然后以围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那年我还在读高二吧,作为钱钟书的同乡,连围城都没看过,拿到这题也就蒙了,也早已记不清当时捣了多少浆糊。

上个月终于看完了围城,也向着文青(伪)的道路继续迈进,不愧是被誉为新儒林外史。钱钟书对人物的刻画把握非常到位,很难想象上世纪30年代刻画的人物、场景、设定都可以一一对应于现在这个时代。

这个世界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这个现代人吐槽的设定,倒是映射在围城中。男博士方鸿渐不娶倒追他的女博士苏文纨,而是钟意唐晓芙那样的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女人有女人特别的聪明,轻盈活泼的跟她的举动一样。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绝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想想非诚勿扰吧,多少海归男对另一半的学历并不在乎,反而是某些小老板比较在意高学历。

方鸿渐喜欢的唐晓芙,最后却娶了彼此不讨厌的孙柔嘉。这件事放到今天,一定会被纷纷吐槽说是偶像剧经典桥段,喜欢的一直都没有变,只是在妥协。记得有个故事是说,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老师叫学生去路上摘苹果,要尽量挑大的,但摘到一个就不能再摘了。学生第一次去了,走到路的尽头,空手而归;第二次,挑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后来老师告诉学生,第一次摘苹果是爱情,第二次就是婚姻。有多少人第一次就能捡到最大的苹果呢?(我是理科男我想来毁小清新,设路上总共有N个苹果,采取如下取苹果策略,首先过滤前m个苹果,从第m+1个开始,如果当前那个比前面的都要大,就取它。当m=N/e,e为自然对数是,有1/e的概率取到最好的)

结婚前柔弱的孙柔嘉和结婚后的霸道,实在是让我替方鸿渐这个小男人捏把汗。柔弱大概是一个女人最强大的武器了吧,看看孙柔嘉搞定方鸿渐那一段,一路奔波恰到好处展现自己的柔弱,方鸿渐被学校整的时候装同盟,等到有人来八卦时机成熟了,就躲在方鸿渐背后抓住他的胳膊…于是生米就成熟饭咯。太尼玛厉害了

好像说来说去要么是关于女人,要么是关于爱情,围城之经典可不止于此啊。可惜一周目看的时间有些久了,二周目那会,再细细品吧。

祖祖辈辈,生生世世,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却不知,这城,是自己一手打造。

那些时光,像宝石一样掉落在过去的岁月里

最近常常会有一种莫名而来的失落感。

今天看ironwood branch切菜(http://competition.binus.ac.id/icpc2012/result/index.php),毫无悬念的。在FB上一阵关于“我早知道他们能切菜,港大的都是手下败将”的讨论之后,突然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而后陷入了深深的失落之中,不能自已。

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

那些年引以为豪的ACM光辉岁月,其实一点也不光辉。外人眼里,每年能出去比赛公费旅游已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了;略微懂行一点的,也觉得会写那些程序应该是很牛逼的了吧;队里面,或许互相会恭维几句,但是实力自己心里清楚。而事实就是,I was not that good。到了最后一年,最后一场,就算想争,也是力不从心。那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借口,现在看来,不过是掩饰和自欺。

What can you do when you good is not good enough.

When all that you touch tumbles down?

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开始对很多事情提不上劲。但每当看见别人做成某事,自己原本也可以做到,做与不做只是一念之间的事,还是会心里很不舒服。然后当别人问起的时候,心里堵的慌,却又无处可说。已经不是一两次了。然后,那些事情,连同那些时光,都真的,掉落在过去的岁月里,带不走了。

My best intentions keep making a mess of things

Just wanna fix it somehow

But how many times will it take?

To get it right